形态描述
形态 贝壳三角卵圆形,拱凸。壳顶区膨胀,壳顶高,位于贝壳中央略偏前方。由壳顶往前方弯曲,往后方斜直。贝壳前端圆,略向上翘,腹缘圆,中部略尖,至后缘逐渐尖瘦。壳面白色,上面有不规则浅棕黄色,放射状宽,粗细不一的色带或色块。有的标本整个壳面呈现浅棕黄色,只在色带的缝隙间见到白色;有的标本壳面以白色为主,间或有浅棕黄色的斑块或花纹。小月面较小,界线清楚;楣面界线不明。
贝壳内面白色,通常在前、后闭壳肌痕处有深紫色斑块。铰合部左壳前侧齿高,前主齿薄,中央主齿粗壮,后主齿斜长;右壳两枚前侧齿较小,当中有一个齿窝。前主齿很小,中央主齿大,后主齿斜长。前、后闭壳肌痕、外套痕不甚清楚,外套窦十分浅,只有小的弯入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30 26 / (海南三亚)
24 21.5 15 (海南三亚)
18 16 / (海南狼牙湾)
贝壳内面白色,通常在前、后闭壳肌痕处有深紫色斑块。铰合部左壳前侧齿高,前主齿薄,中央主齿粗壮,后主齿斜长;右壳两枚前侧齿较小,当中有一个齿窝。前主齿很小,中央主齿大,后主齿斜长。前、后闭壳肌痕、外套痕不甚清楚,外套窦十分浅,只有小的弯入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30 26 / (海南三亚)
24 21.5 15 (海南三亚)
18 16 / (海南狼牙湾)
生物学
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 生活在潮下带20m左右的砂质底。我国只在海南三亚及以南水域发现;日本分布于琉球群岛。
1964年作者发表的三点光壳蛤 L.trimaculata,为本种之误。
1964年作者发表的三点光壳蛤 L.trimaculata,为本种之误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